影響選礦搖床選別效果因素的詳細分析
影響選礦搖床選別效果因素的詳細分析
(1)給礦性質。選礦搖床給礦中,礦粒的密度、粒度與開頭對分選指標影響很大。當重礦物與輕礦物的密度差大于1.5時,能在選礦搖床順利分選。類似球形的礦粒與粗粒易被水沖走,所以球形與粒度差別有利的條件下,能分選密度差較小的礦粒。選礦搖床選別的給礦一般要將物料按等降比進行分級,即水力分級。
(2)給礦濃度和給水量。選礦搖床上的干礦量和給礦濃度決定了給入的礦漿體積。給礦濃度和重選設備給礦體積對選礦搖床的選別有很大的影響,給礦濃度過大,礦漿粘度大,流動性變壞,許多重礦物不能得到分層分帶;若濃度過稀,除了會降低選礦搖床的生產率外,還會使細粒精礦損失于尾礦。適宜和礦漿濃度應保證礦漿有充分的流動性和礦粒在床面上的分層分帶作用。選礦搖床較正常的給礦濃度一般為15—30%給礦體積也是操作的重要因素,如果給礦量一定時,給礦濃度過低,礦漿體積增加,會造成選礦回收率下降。若給礦量一定,給礦濃度過大,也會造成選礦回收率下降。
(3)橫向坡度及用水量。二者主要影響礦粒在橫向的運動速度及床層的松散度。增加坡度可使水流的速度加大,一般處理細粒物料時,坡度宜小些,處理粗粒物料時,坡度宜大些。坡度可在0—10范圍內調節(jié)。
(4)沖程與沖次。礦粒在選礦床面上的松散、分層及選擇性運送,沖程和沖飲起著重要的作用。沖程與沖次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重要因素、當選別細粒物料時,宜用小沖程高沖次,選別粗粒物料時則相反。對于粗粒物料(2.0—0.074毫米)沖程可以在15—27毫米之間調節(jié),沖次可以在250—280次/分之間調節(jié)。對于礦泥,沖程為11—13毫米,沖次為350—360次/分。但至適宜的沖程沖次,一般都是通過試驗確定的,在操作中一般不進行調節(jié)。
(5)生產率。選礦搖床的生產率取決于處理物料的密度、粒度組成、操作條件以及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等因素。粗選時,只要求得到粗精礦,選別粒度越粗,則生產率越高,反之則小。當選礦搖床的生產率適當時,可以看到礦粒在床面上運動有條不紊,礦粒分帶清楚,各產物排出位置適當,床面不堆砂,無給礦量的大小還要看所處理的礦石粒度而定。